悲傷通常被描述為對失去的情緒反應;但悲傷不是簡單的回應。它可以喚起強大情緒的複雜混合物,例如悲傷、憤怒、內疚或後悔。這些情緒可能非常強烈,以至於它們通常會轉化為生理反應,例如頭痛、胃痛、睡眠和/或飲食模式的變化等。
開始談論死亡和悲傷
這種情況凸顯了未來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因素:
了解兒童如何處理悲傷和死亡
在發育上,兒童在不同年齡段對死亡和悲傷的處理方式不同。一個五歲的孩子無法理解靈魂或來世的概念,並相信死去的人會回來。一個七歲的孩子可能會開始明白死亡是永久性的,並且會產生對死亡和其他成年人死亡的極度恐懼。到九歲的時候,他們更清楚地了解死亡的永恆性,對死亡和身體非常好奇,如果有機會,他們可能會提出問題。
兒童對死亡的理解程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反應。五歲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倒退行為,例如尿床或吮吸拇指。另一方面,一個九歲的孩子可能會因死亡而內疚並自責,這表現在他們生活中的過度恐懼或對成年人的執著。很少有成年人意識到兒童表現出的這些痛苦表現。通常成年人可能會通過懲罰他們來對孩子表現出的攻擊性行為做出反應——不理解孩子只是試圖理解他們被打亂的生活和沒有親人的情況。大多數成年人都害怕死亡,他們認為讓孩子置身於死亡之中或進行誠實的談話會讓他們受到創傷。
對於孩子們來說,死亡和悲傷的經歷有很多方面。它是一種情感、智力和精神體驗。在情感上,他們與恐懼和內疚等壓倒性的情緒作鬥爭,但與此同時,他們試圖理解死亡。在理智上,他們試圖理解他們所愛的人不會回來的事實以及這意味著什麼——他們試圖弄清楚這個人去了哪裡。由於宗教在死亡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儀式和安葬死者的過程使死亡成為兒童的精神體驗。他們試圖找到自己的精神意義。
對於成年人來說,理解兒童的反應並為他們提供提出問題、表達感受和談論恐懼的空間非常重要。如果家庭、教師和衛生專業人員了解如何與兒童談論他們的經歷,他們就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學校中為兒童提供社交情感學習技能或情感恢復技能的課程應包含圍繞死亡和悲傷的對話。孩子們對死亡的了解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他們在電視上看到它或在寵物死亡時體驗它。我們可以通過參考在自然界或電視上看到的現象,並考慮到他們的發育年齡來與他們談論死亡。
提高成年人的意識
除了了解兒童如何處理悲傷和喪親之痛之外,成年人(包括醫療專業人員和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者)具備進行這些對話的能力也至關重要。在許多高收入國家,悲傷和喪親輔導是定期輔導培訓的一部分;當人們發現難以應對失去的事情時,他們會求助於喪親支持服務,這種情況並不少見。